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底,全国拥有奶牛1260万头,多集中黑龙江、内蒙古、陕西关山等地区,其中75%的奶牛位于规模较小的农牧场中,由于缺乏针对性的农牧场管理体系以及管理理念,国产生乳品质量较差,细菌数较高,营养价值也偏低,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奶源国,但是依然有三分之二的奶制品依赖于进口。
有专家就认为,中国目前的奶农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与美国奶农相比,中国奶农的饲养方法至少落后50年,更不要说和全球两大奶源产地新西兰和荷兰相比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北方拥有得天独厚的“黄金奶源带”,却无法根本性的发展奶制品产业,当然也有专家认为,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很多。
牧场环境的不断破坏 营养价值的不断流失
牧场对于奶制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保证牧场环境的正常十分关键。然而由于国内环境不断恶化,各种外界因素导致国内大部分牧场的环境遭到破坏,另外还有诸如土地沙漠化、干旱等因素导致牧场的营养流失,植被稀少。缺乏充足食物来源的奶牛只得更多的依靠饲料喂养,随之而来的就是奶源质量的不断下降,利用没有充足营养物质的奶源制造成而成婴幼儿奶粉其质量和营养价值就大打折扣。反观国外,荷兰拥有的奶牛数量不足中国的一半,但其所产出的奶制品数量却远远超过中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荷兰懂得维护其优质的牧场。
BABYMIL作为典型的荷兰配方奶粉,其所采用的奶源均来自于荷兰当地的奶牛,这些奶牛所处的牧场大多都是以黑麦草为主,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黏土,可以吸附更多的营养物质,因此,荷兰的奶牛基本上都以放养为主,很少喂养饲料,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了奶源中的营养比例不遭到破坏,保证了奶源的健康性和营养性。
安全措施不得当 多种病菌侵扰
由于饲养体制的根本不同,国内奶农业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和经验,国内奶制品业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许多诸如口蹄疫、牛瘟、裂谷热等牛类疾病持续侵扰着国内大部分牧场,导致众多奶制品的质量不过关,国内众多奶农为此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在我们回过头看荷兰的时候,或许会得到一些经验。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尽管荷兰拥有数量众多的奶牛,但是荷兰却是全球少数没有口蹄疫、牛瘟等多种牛类疾病的国家,而这主要依赖于其全面细致的预防体系,保证了奶牛的健康性,并且对于奶制品的安全性进行了多重严格的安全检验,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经过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监测,顺利通过才可上市,而这些检验措施和理念在国内还并不多见,只有全程监测奶源的质量和安全,才能保证流通到市场上的奶制品安全可靠。
细说起来,还有很多制约着中国国产奶制品发展的因素,和其他奶源国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存在劣势,因此我们所要做的还很多,随着多种进口奶制品涌入中国市场,国产奶制品企业压力不小。